台灣海邊常見魚類圖鑑 | 釣友必看!台灣魚類全攻略 | 台灣夜市海鮮圖鑑一次看


台灣魚類圖鑑:探索寶島豐富海洋生態

每次翻開台灣魚類圖鑑,都會被咱們這個小島周圍海域的多樣性嚇到!四面環海的台灣,明明面積不大卻聚集了超過3000種魚類,從熱帶到溫帶的魚種通通有,這都要感謝黑潮暖流跟複雜的海底地形創造的棲息環境。你可能不知道,光是墾丁海域就能看到1500種以上的魚,比整個加勒比海地區還多,到底有哪些讓人驚豔的魚種呢?來看看幾個經典款:

魚類名稱 特徵 常見棲地 有趣冷知識
黑鮪魚 流線型身軀,可達3公尺長 東部海域 游泳時速可達80公里
櫻花蝦 透明帶粉紅,約3公分大小 屏東東港 全球僅台灣和日本靜岡有漁場
龍王鯛 藍綠鱗片帶黃斑,最大達1.5公尺 墾丁、綠島 壽命超過50年的珊瑚礁魚王
虱目魚 銀白體側有明顯側線 西部養殖魚塭 有222根細刺的「刺多目魚」

說到台灣特有種,像台東間爬岩鰍這種只活在卑南溪的稀有魚類,在圖鑑裡絕對要特別標註。最近很紅的還有俗稱「七彩神仙」的蓋斑鬥魚,牠們的求偶舞超精彩,公魚會用鰭張開像孔雀開屏般的華麗表演。不過要注意,這些美麗魚種很多都面臨棲地消失危機,像高身鯝魚因為河川工程數量越來越少了。

常去漁港的人肯定對這些魚不陌生:午仔魚一午、二紅沙,三鯧、四馬加,五鮸、六嘉臘,這句俗諺就是在講台灣人最愛的六大美味海魚。現在用手機掃QR碼就能連到動態版圖鑑,看到活跳跳的魚群影片,比對圖卡認魚種更方便。去海生館玩之前先翻翻圖鑑,你會發現企鵝館旁邊的台灣沿岸魚類區其實藏著更多驚喜,像是會變性的柳珊瑚魚,或是偽裝成海藻的躄魚都超有戲。

台灣魚類圖鑑


台灣沿海最常見的10種魚類你認識嗎?

台灣四面環海,豐富的漁業資源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寶藏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「台灣沿海最常見的10種魚類你認識嗎?」,這些魚不只在市場常見,更是許多台灣家庭餐桌上的常客。從北到南的漁港,都能看到它們的蹤影,有些甚至連阿公阿嬤都會教你怎麼分辨呢!

先來說說最經典的幾種魚,像是肉質鮮嫩的白帶魚,冬天特別肥美,煎得金黃酥脆配上薑絲,光想就流口水。還有鯖魚,價格親民又營養,不管是鹽烤還是做成鯖魚罐頭都超下飯。不得不提的還有虱目魚,台灣特有的魚種,從魚頭到魚尾都能料理,虱目魚肚更是老餮們的最愛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10種常見魚類的基本資料,看看你認得幾種?

魚類名稱 季節特性 常見料理方式 市場價格(台幣/斤)
白帶魚 冬肥夏瘦 煎、紅燒 120-200
鯖魚 全年皆有 鹽烤、煮湯 80-150
虱目魚 夏季盛產 煎魚肚、魚粥 90-180
午仔魚 秋冬季 清蒸、煎 200-350
金線魚 春季 煮湯、紅燒 150-250
赤魟 全年 三杯、炒 100-180
臭肚魚 夏秋之際 煮薑絲湯 80-120
烏魚 冬季 烏魚子、煎 視部位不同
黑格魚 全年 清蒸、鹽烤 120-200
石斑魚 春夏之際 清蒸、煮湯 250-400

這些魚類不只味道好,更承載著台灣漁村的記憶。像是午仔魚有「一午二紅沙」的美譽,老一輩的漁民都知道它的珍貴。而烏魚的到來更是讓沿海漁村在冬至前後特別忙碌,烏魚子可是台灣的驕傲呢!下次逛漁港時,不妨多留意這些魚的身影,說不定會有新的發現喔!

新手必看!如何辨識台灣常見食用魚類

來來來,剛開始學認魚的捧油們看過來!台灣四面環海,漁產豐富到不行,但你知道菜市場賣的那些魚都叫什麼名字嗎?今天就來教大家用最簡單的方式,一眼認出台灣餐桌上最常出現的幾種魚,保證下次去漁港或市場就不會再霧煞煞啦!


首先從最常見的「白鯧」說起,這種過年必吃的魚超好認,身體銀白色又圓圓扁扁的,像是被壓扁的銀盤。跟牠很像的「黑鯧」就差在顏色偏灰黑,價格也便宜很多。然後是便當店常客「虱目魚」,特徵是肚子那裡有一排明顯的黃色斑點,魚刺多到爆炸但要小心吃。最容易被搞混的是「吳郭魚」和「鱸魚」,吳郭魚體色偏暗,鱸魚則是閃亮亮的銀白色,而且鱸魚嘴巴比較尖喔!

幫大家整理個表格,這樣更好記:

魚種 特徵 常見料理方式 價格區間
白鯧 銀白色、圓扁身形 乾煎、紅燒 高價位
虱目魚 腹部有黃斑、多刺 煮湯、煎魚肚 中低價位
鱸魚 銀白光澤、嘴尖 清蒸、煮粥 中高價位
吳郭魚 暗色鱗片、體型厚實 三杯、烤魚 低價位

再來說說「午仔魚」,這可是老饕最愛,魚身修長帶著淡黃色,最大特點是嘴巴超級尖,肉質細膩到不行。另外「土魠魚」冬季最肥美,身體像紡錘形,背部藍綠色、腹部銀白,切塊賣的時候看橫切面會有一圈圈的紋路。最近很夯的「鬼頭刀」則是好認到爆,頭大身體綠藍色帶金光,魚肉結實適合做魚排。提醒大家,有些魚攤會把比較便宜的「油魽」當成土魠賣,要注意看魚皮顏色沒那麼亮,肉質也稍粗一點。

台灣魚類圖鑑

台灣四面環海,沿岸魚種豐富多元,這本《台灣魚類圖鑑:從北到南的沿岸魚種介紹》就是專門為喜歡海洋生物的讀者精心整理。從東北角的黑潮影響區域到南部珊瑚礁生態系,每段海岸線都孕育出獨特的魚類族群,跟著我們一起探索這些水中精靈吧!

北部海域因為黑潮支流的影響,水溫較低且營養鹽豐富,特別適合冷水性魚類棲息。像是體型圓潤的「黑毛」就是礁岩區的常客,牠們適應力強,常常成群結隊在潮間帶覓食。另外像是俗稱「白毛」的斑節龍占也是釣客最愛的目標魚種,銀白色的體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,非常引人注目。

中部海域因為地形多變,從沙質底到礁岩區都有,孕育出多樣化的魚種。其中「午仔魚」是當地漁民重要的經濟魚種,肉質細嫩深受饕客喜愛。而色彩鮮艷的「獅子魚」則是潛水愛好者的最愛,不過要小心牠們有毒的背鰭喔!

魚種名稱 主要分布區域 特色
黑毛 東北角至宜蘭沿岸 體色深黑,肉質有彈性
白毛 北部至中部海域 銀白體色,泳速快
午仔魚 台中至彰化沿海 細嫩肉質,經濟價值高
獅子魚 南部珊瑚礁區 鮮豔條紋,背鰭具毒

南部海域因為水溫較高,孕育出熱帶魚類的天堂。像是俗稱「紅新娘」的蝴蝶魚就是珊瑚礁區的嬌客,牠們鮮紅的體色和獨特的覓食行為總是吸引潛水客駐足觀賞。而體型碩大的「龍膽石斑」則是高級餐廳的常客,肉質豐厚且富含膠質,近年來更發展出養殖產業。這些魚類不僅是海洋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與台灣人的飲食文化息息相關。
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